一、培养目标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系统的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的专门知识、野外和室内地质工作研究方法、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年。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共设置下列2个研究方向:
1、非常规油气勘探
2、油气成藏机理与预测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补修课和实践环节,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其中
1、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9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
3、补修课: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相关本科专业主干课程5—8门。随本科生修读考核,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4、实践环节:实践课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2学分。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生应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
为保证硕士生论文质量,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强调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其主要数据、图件基本上是研究生自己采集、编制。采用他人成果需标注,且其数量要严格控制。要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进行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积极参加院内外有关学术活动。
硕士生最迟在第三学期末第四学期初确定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提出论文选题,并在一定范围内(课题组或系)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经指导教师同意和系审定确认后,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科学研究。论文的选题要求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论文应资料翔实、立论有据、技术路线可行、结论正确、逻辑严谨,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
1、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必修环节,要求必须取得1个学术学分。其中,必须在学院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上至少做1次学术报告,每次0.5学分,参加学院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至少10次,共计0.5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应向学院提交由导师签字认可的书面材料方能取得学分。
2、教学(社会)实践
硕士生应从实践部分中至少选1个实践环节。教学(社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20学时,由指导教师和系主任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最后写出考核评语,合格者记1学分。教学(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本门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有直接初步的锻炼。教学(社会)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辅导答辩,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辅导工作。
3、科研实践
本专业研究生应当十分重视第一性地质资料的收集,参加科研实践,尤其野外地质调查,这不仅是论文工作所必需,也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野外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科研实践方式可以是野外地质调查、油田现场资料收集调研、岩矿地球化学实验室分析鉴定等方式,主要结合自己的硕士论文进行,参加有野外地质和油田现场地质资料收集的科研项目,要求全面掌握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分析的方法。
七、培养方式
1、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3、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或者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4、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学位课以听课为主,统一考试;选修课可以采取考试、写读书报告的形式完成。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和方法的训练。
5、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要求硕士研究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须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且在学期间必须在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对于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并以长江大学名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可将该研究生视同为第一作者对待。有关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按照长江大学有关规定执行。论文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附表: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结构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开课单位 | 备注 |
理论 | 实 验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学 位 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 1 |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 2 |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英语读写 | 60 | | 3 | √ | | | | 外语学院 | 入学前未过六级者必修 |
英语听说 | 60 | | 3 | √ | | | | 外语学院 |
英语演讲 | 48 | | 3 | √ | | | | 外语学院 | 入学前已过六级者选修2门 |
跨文化交流 | 48 | | 3 | √ | | | | 外语学院 |
科技英语写作与翻译 | 48 | | 3 | √ | | | | 外语学院 |
国际学术交流实用英语 | 48 | | 3 | √ | | | | 外语学院 |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 40 | | 2.5 | √ | | | | 数学学院 | 必修 |
沉积盆地分析 | 32 | | 2 | √ | | | | 地科学院 |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 32 | | 2 | | √ | | | 地科学院 |
矿床地球化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油藏描述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非 学 位 课 | 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专题 | 16 | | 1 | | √ | | | 地环学院 | 必修 |
第二外国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 | 48 | | 3 | | √ | | | 外语学院 | 选修不少于13学分 |
应用地球化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油藏数值模拟 | 32 | | 2 | √ | | | | 地科学院 |
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层序地层学 | 32 | | 2 | | √ | | | 地科学院 |
油藏地球化学进展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油气成藏地质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地质微生物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油气储层地质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非常规油气地质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地质统计学 | 32 | | 2 | √ | | | | 地科学院 |
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环境地球化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现代同位素地球化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流体包裹体地质学 | 32 | | 2 | | √ | | | 地环学院 |
补 修 课 | 地球科学概论 | | | | | | | | 地环学院 | 本科阶段未修的学生必须随本科生修读考核,不计学分 |
沉积岩石学 | | | | | | | | 地科学院 |
构造地质学 | | | | | | | | 地科学院 |
地震勘探原理 | | | | | | | | 地物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 | | | | | | | 地环学院 |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 | | | | | | | 地环学院 |
综合地质实习 | | | | | | | | 地科学院 | 必修 |
实 践 环 节 | 学术活动 | | | 1 | | | | | | 必选 |
教学实践 | | | 1 | | | | | | 至少选1个环节 |
科研实践 | | | 1 | | | | | |
社会实践 | | | 1 | | | | | |
学习 要求 | 应修最低课程学分 | 32 | 其中学位课最低学分 | 19 | 非学位课最低学分 | 13 |
学术活动(必修)学分 | 1 | | | | |
实践环节(三选一)学分 | 1 | | | | |